因地制宜抓电教 脚踏实地促质量
但有迹象表明,明年股市快速扩容将成常态。
公开资料显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设定的减排目标为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在2010年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的基础上,至少再降低15%。为了增强地方应对气候变化的工作能力,多个省市已成立或将马上成立专门的应对气候变化处。
根据各省发改委公开披露的信息,目前已经有青海、宁夏、安徽和湖南等省区公布了该省区的应对气候变化方案。除了地区间进行分解之外,行业间也将对减排任务进行分解,苏伟回答CBN记者提问时候表示,下一步如何分解,是仅仅分解到地区,分解到省,还是涉及到行业,这个问题还在进一步研究。明确要求到2010年,努力实现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日前在京举办的中国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项目中期总结会上传出消息,十六个 省、市、自治区基本上都成立了省市区一级的气候变化领导小组,多个省市的发改委已成立或准备马上成立专门的应对气候变化处,其余的省份则至少是明确增加了气候变化工作任务职责,或在原有部门基础上同时挂应对气候变化处的牌子因此,发展以新能源产业为由头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将成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头戏。
二是经济层次,现在新能源发展投资成本较高,未来一要通过技术突破,另外要通过计算环境成本给新能源一定的补贴。三是通过现在国际上所谓清洁发电技术CDM,取得一定补偿。该国气象局气象专家David Jones说,现在气温越来越高,这不仅发生在澳大利亚,全球都是这样。
Garrett说,澳大利亚是地球上最热、最乾旱的人类居住区之一,我们的环境与经济将是受气候变化冲击最严重及最迅速的之一。澳大利亚环境部长Peter Garrett以该份报告批评反对派政治家阻挠政府的主要气候政策。澳大利亚气象局周二称,因全球变暖,从2000年到2009年的十年是该国纪录以来最热十年,每年夏季都难躲森林火灾之害今年下半年之前,参与此项目的9个国家将签署意向协定,并初步确定工程的整体时间。
目前预计整个清洁能源电网的铺设和其它配套设施的建成,需要共300亿欧元的巨额投入。据报道,按照该项目的规划,欧洲9国将用10年的时间,把英国和德国在北海的风力发电装置,通过海底高压电缆与挪威、丹麦以及比利时海岸连接起来。
目前的状况是,随着清洁能源的不断开发,现有的电网已经不能满足传输和储存清洁能源的需求,对于电网的改造迫在眉睫。建成欧洲统一的能源网络之后,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能源供给不足的状况。欧洲国家在可再生能源工业方面各自为战的局面即将结束,据1月5日报道,包括英国、德国、丹麦、挪威在内的9个国家正在筹划建立统一的欧洲清洁能源网络,将各国的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水力发电资源进行一次整合,从而形成从北海到欧洲大陆北部的联合电网。德国经济与合作部对媒体表示,该项目的首次工作组会议将于本月举行,在3月份之前还将举行更高级别的会晤。
与此同时,挪威的水力发电资源以及欧洲大陆的太阳能发电资源也将通过海底高压电缆的传输方式,连通至上述的9个国家,从而形成一个覆盖整个西北欧的清洁能源网络。根据目前英国及德国媒体披露的消息,英国、德国、丹麦、挪威、法国、比利时、荷兰、爱尔兰和卢森堡的能源部门高层官员已于去年12月在爱尔兰就这一清洁能源网络的具体细节进行过讨论,并达成了一致。特别对于处于外海的大型风力发电设备来说,如果能够及时把所产生的能源以电力形式传输到邻近国家,就能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专家分析说,目前尽管欧洲主要国家的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程度都不低,但是无论风能、太阳能还是水利资源都存在季节性和气候性的变化,供给量并非很稳定。
欧洲统一清洁能源网络的上马,正是这一面向未来的电网改造工作的重要一步与此同时,挪威的水力发电资源以及欧洲大陆的太阳能发电资源也将通过海底高压电缆的传输方式,连通至上述的9个国家,从而形成一个覆盖整个西北欧的清洁能源网络。
欧洲国家在可再生能源工业方面各自为战的局面即将结束,据1月5日报道,包括英国、德国、丹麦、挪威在内的9个国家正在筹划建立统一的欧洲清洁能源网络,将各国的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和水力发电资源进行一次整合,从而形成从北海到欧洲大陆北部的联合电网。目前预计整个清洁能源电网的铺设和其它配套设施的建成,需要共300亿欧元的巨额投入。
专家分析说,目前尽管欧洲主要国家的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程度都不低,但是无论风能、太阳能还是水利资源都存在季节性和气候性的变化,供给量并非很稳定。欧洲统一清洁能源网络的上马,正是这一面向未来的电网改造工作的重要一步。目前的状况是,随着清洁能源的不断开发,现有的电网已经不能满足传输和储存清洁能源的需求,对于电网的改造迫在眉睫。特别对于处于外海的大型风力发电设备来说,如果能够及时把所产生的能源以电力形式传输到邻近国家,就能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建成欧洲统一的能源网络之后,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由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能源供给不足的状况。根据目前英国及德国媒体披露的消息,英国、德国、丹麦、挪威、法国、比利时、荷兰、爱尔兰和卢森堡的能源部门高层官员已于去年12月在爱尔兰就这一清洁能源网络的具体细节进行过讨论,并达成了一致。
据报道,按照该项目的规划,欧洲9国将用10年的时间,把英国和德国在北海的风力发电装置,通过海底高压电缆与挪威、丹麦以及比利时海岸连接起来。德国经济与合作部对媒体表示,该项目的首次工作组会议将于本月举行,在3月份之前还将举行更高级别的会晤。
今年下半年之前,参与此项目的9个国家将签署意向协定,并初步确定工程的整体时间华电吴江热电联产工程是江苏省吴江市唯一的大型综合性城市热电联产项目,由望亭发电厂和江苏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
该项目投产后,将有效缓解吴江市缺电局势及供热紧张局面,具有较好的经济、环保和社会效益。一期工程利用国家西气东输二线建设的契机,安装两台高效环保的180MW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供热机组,计划于2011年投产。
12月31日,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苏发改办发〔2009〕1883号文正式批复核准江苏华电吴江热电联产工程项目鉴于此,在两家公司2007年签订的初步协议于2009年12月31日到期之际,中石油未与伍德赛德签订正式供应协议。不过,伍德赛德4日在其网站发表声明说,双方已同意就各自的液化天然气进出口项目保持及时的信息交流。伍德赛德公司一位媒体发言人5日通过电话对新华社驻堪培拉分社记者说,根据协议,伍德赛德和中石油都会及时得到关于该项目进展情况的最新消息,在此过程中双方将一直保持良好协商。
根据协议,中石油将在20年内每年从澳大利亚西澳洲高庚(Gorgon)液化天然气项目进口225万吨液化天然气。近日有部分中文媒体报道称,伍德赛德与中石油的天然气协议失效,报道被网站大量转载后在网民中造成了很大影响。
澳大利亚伍德赛德石油公司(WoodsidePetroleum)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2007年签订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初步协议于2009年12月31日到期,中石油未与前者签订正式协议。伍德赛德公司为Browse项目的经营方,预计该项目将总共需要约300亿至500亿澳元的投资。
为确保项目尽快商业化,伍德赛德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但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伍德赛德募集到的资金还远远不够。协议笼统地规定,在未来15至20年内,中石油每年将从伍德赛德经营的位于澳大利亚西部的Browse天然气项目购买200万至300万吨天然气,开始供货时间为2013年至2015年间。
没有人会在当前的情况下就Browse项目签订正式协议,高盛JBWere分析师艾登·布拉德利如是说。据估计,销售协议总价值约为450亿澳元(约合400.5亿美元),成为当时澳大利亚数额最大的一单出口交易。该公司发言人说,原定的天然气供应时间表已不切实际。分析人士认为,这份协议的过期并非意料之外的事,因为伍德赛德公司连项目中天然气处理厂的选址问题都还悬而未决。
当地报纸《澳大利亚人》也在5日的文章中指出,导致协议失效的原因是伍德赛德公司与其合资伙伴未能就Browse天然气项目选址达成一致,导致该项目向后拖延,公司无法按照原协议规定的时限向中方提供天然气。伍德赛德在声明中还说,公司正在与亚太地区其他一些能源公司就液化天然气供应问题进行磋商,包括日本的大阪煤气公司等。
中石油在2009年与埃克森美孚签署了410亿美元的液化天然气购销协议。澳大利亚联邦和西澳大利亚州政府也已经提出,希望各方最迟在2010年4月底前作出一致决定,以保证2012年如期作出项目的投资决定。
但由于Browse项目的开发被推迟,伍德赛德公司无法按原计划供应天然气。新华社驻澳大利亚和北京两地的记者正在就事态的发展做进一步采访调查,并将及时播发相关信息。
最新留言